当前位置: 首页 > 财讯
清远白庙女子龙舟队:“龙女”也可以“扒龙船”
来源:南方Plus     时间:2023-06-21 13:34:02
01:37

清远白庙女子龙舟队:“龙女”也可以“扒龙船”!

铿锵的锣声、雨点似的鼓声……在清远市清城区白庙社区的北江河段上,两艘载满了人的长舟逐渐进入岸上行人的视野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白庙社区地处飞来峡山,沿着北江而建,无数年依山傍水下,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疍家文化。曾亮超 摄

赶在前头的是一艘常见的龙舟,全长35米,舟前龙头和舟后龙尾惟妙惟肖。相比于竞技龙舟,这艘龙舟特点明显:身上插满“仪仗”与旗帜;船头鼓手转移到了舟尾,取而代之的是摇旗的旗手。

与常见的男子龙舟不同,女子队划的是一艘船头为“凤头”的“凤舟”。曾亮超 摄

位于龙舟后方,是一艘船头是“凤头”的“凤舟”。与前方的龙舟相比,凤舟长度、宽度均较小,船上插摆的旗帜等不如龙舟丰富;桨手也不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男子,而是体型相对单薄、平均年龄在40多岁的女性队员组成的白庙女子龙舟队。

白庙女子龙舟队员平均年龄40多岁,目前最年长的队员已经70多岁。曾亮超 摄

“一龙一凤,寓意龙凤呈祥。”轻轻一跃跳上岸头,虽然“龙舟探亲”花了不少时间、划了不短距离,李丽娟神色丝毫不见疲惫。今年57岁的她是白庙女子龙舟队的队长,也是桨手之一,大家都亲切地叫她“娟姐”。她介绍,白庙女子龙舟队建立至今不到10年,队员们大都是当地的中年妇女,平均年龄约为40多岁,目前队里最年长的队员已经70多岁。

为一迎接即将到来的龙船探亲,白庙女子龙舟队员顶着烈日在北江上训练。曾亮超 摄

白庙社区地处飞来峡山,沿着北江而建,无数年依山傍水下,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疍家文化,每位居民都是弄水的好手。“从小在村里耳濡目染,大家都会划几下龙舟。”社区居民梁均强跟记者介绍。

龙舟下水后,队员们划着龙舟来到北江对岸的大榕树下取青开光。曾亮超 摄

游龙途中,护航船员为女子龙舟队加油鼓劲。曾亮超 摄

龙舟沿江而上,两岸居民纷纷走出家门放鞭炮迎接龙舟到来。曾亮超 摄

“白庙游龙”系列民俗活动,在去年入选广东第八批省级非遗名录,正是这座“江南水乡”自发形成的特色民俗活动,起源可上溯至清朝时期。活动在每年端午节前后进行,分起龙船、龙船下水取青开光、龙船探亲、端午节当天纪念屈原、龙船盛典庆、收龙等6步,每步都颇具“仪式感”。

“白庙游龙”系列民俗活动,2022年入选广东第八批省级非遗名录。曾亮超 摄

此时,正是李丽娟等人刚结束“龙船探亲”活动回来。

白庙女子龙舟队队长李丽娟认为,是传统与爱好共同促成了这支队伍成立。曾亮超 摄

“过去3年里没有划龙舟,这次每一位成员都很期待。刚划下来这一趟,每个人都很开心。”谈及“凤舟”上的白庙女子龙舟队,李丽娟认为,是传统与爱好共同促成了这支队伍成立。

一轮训练下来,李丽娟与队员们依旧精神饱满。曾亮超 摄

正如白庙社区其他村民,李丽娟对龙舟有着不一般的情结,这份情结也跟她的女性身份有关。李丽娟不无自豪的介绍,20多年前,白庙社区曾派出男子代表队与女子代表队,参与清远一项龙舟赛事。最终,女子代表队名次比男子要高,“虽然是不同组别,但也可以看出,我们白庙的女性桨手不比男性差的。”

在当地的传统习俗中,女性划龙舟鲜有先例。白庙女子龙舟队建立至今不到10年。曾亮超 摄

虽然白庙的女子龙舟实力不凡,但队伍的成立,还是在近10年前。“龙舟都是自己集资买的。” 李丽娟笑说。她介绍,目前队里总体上了年纪,希望未来能有白庙的新鲜血液加入,“疍家人都喜欢划龙船。我们是‘疍家妹’,从小在水上长大。如果怕水,不会游泳,就不能下去。”

“我们女孩子,能跟上时代的步伐。”李丽娟说,在几十年前,白庙社区还有风俗规定,女性不能触摸龙舟,“其实,‘龙仔’可以扒(龙舟),‘龙女’也可以扒(龙船)啦。”

【采写】南方+记者 陈立楷

【摄影】南方+记者 曾亮超

【视频剪辑】梁杰

点击图片,一键报料↓↓↓

【作者】 陈立楷;曾亮超;梁杰
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
标签:

相关阅读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