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人民政协报讯(记者 徐艳红)为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,有效维护公民人格权益和正常网络秩序,6月9日,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起草了《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,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3年6月25日。
《指导意见》指出,坚持严格执法司法,对于网络暴力违法犯罪,应当依法严肃追究,切实矫正“法不责众”错误倾向。要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、组织者、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。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,应当体现从严惩治精神。实施网络暴力违法犯罪,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应当从重处罚:针对未成年人、残疾人实施的;组织“水军”“打手”实施的;编造“涉性”话题侵害他人人格尊严的;利用“深度合成”技术发布违法或者不良信息,违背公序良俗、伦理道德的;网络服务提供者发起、组织的。
《指导意见》指出,对网络诽谤、网络侮辱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准确适用法律。在信息网络上制造、散布谣言,贬损他人人格、损害他人名誉,情节严重,符合刑法第246条规定的,以诽谤罪定罪处罚。在信息网络上采取肆意谩骂、恶毒攻击、披露隐私等方式,公然侮辱他人,情节严重,符合刑法第246条规定的,以侮辱罪定罪处罚。组织“人肉搜索”,在信息网络上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,情节严重,符合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的,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。
《指导意见》指出,将网络暴力延伸至线下,对被网暴者及其亲友实施拦截辱骂、滋事恐吓、毁坏财物等滋扰行为,符合刑法第275条、第293条规定的,以故意毁坏财物罪、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。网络服务提供者基于蹭炒热度、推广引流等目的,对于所发现的网络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,经监管部门责令改正而拒不改正,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,符合刑法第286条之一规定的,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定罪处罚;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,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。
《指导意见》强调,被害人就网络侮辱、诽谤提起自诉,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被害人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,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。经公安机关协助取证,达到自诉案件受理条件的,人民法院应当决定立案;无法收集相关证据材料的,公安机关应当书面向人民法院说明情况。
上一篇:水立方:场馆外围市政供热管道突然爆裂,部分业态暂停营业
下一篇:最后一页
广告
X 关闭
广告
X 关闭
为抵押房产还债 父亲两次找人冒充女儿办理贷款被提起公诉
2023-01-29假借“心理学实验”,让你体会转账给"男友"花钱的感受……
2023-01-29夫妻经营成人用品店卖假“壮阳药”被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
2023-01-29虚构明星演唱会项目诈骗2100余万元 文化传播公司老板获刑13年
2023-01-29【世界热闻】一男子以帮人追踪定位为饵骗取大学生1万余元
2023-01-29全球快资讯丨利用先进工具精准定位 “摸金校尉”大肆盗掘古墓
2023-01-29表面是帮办电话卡和申请设备 实际是为诈骗提供便利
2023-01-29【世界时快讯】定格温暖瞬间 汇聚检察力量
2023-01-29境外参与电信诈骗 回国落网接受审判
2023-01-29世界今热点:不远万里买玳瑁标本辟邪,这个案子检察官这样办
2023-01-29